《山河血》转载请注明来源:小蓝书xiaolanshu.cc
自今年2月初开始,河北省陆续派出15000多名干部进驻省内5010个村。在接下来的8个月里,他们将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农村。河北为此支付2。5亿元干部工作经费,并将给这些村子预留共5亿元的项目启动资金。河北省委给下乡干部的任务是,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培养农村发展带头人,同时做好维稳工作,确保10月底前不发生重大群体**件,并希望能让赴省、进京上访量大幅度下降。
干部下乡,作为一个运用传统政治经验应对当前形势的特定举措,良好初衷值得肯定。毫不夸张地说,此举确属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乡村建设实验。
谈及乡村建设实验,让人不由想起81年前一次著名的乡村建设实验——学者梁漱溟主导的山东邹平实验。1931年初,梁漱溟受时任山东省省长的韩复榘之邀,赴邹平推行他理想中的乡治实验。次年,成立邹平县政建设实验县。全县废除乡镇公所,普遍设立乡学村学,以教育机构代行组织功能和行政权力。各乡设立董事会,推举德高望重的地方乡绅担任学长,集“政、教、富、卫”职能为一体,协调管理乡村事务。对于普通农民,梁漱溟以合作社的形式把分散谋生的农民组织起来,培养和提高农民对团体生活及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能力,并运用科学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实施植树造林。
应该说,梁漱溟的邹平乡治实验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1935年,山东省甚至以菏泽为中心,增划济宁等13个县为实验区,欲推广邹平成果。可始料未及,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华北沦陷,梁漱溟的邹平乡治实验无果而终。
邹平乡治实验与河北干部下乡,时间间隔达81年,但对这两场乡村建设实验进行一番比较还是很有意思。
两者都是为了优化农村的治理环境、理顺治理体系,不过历史背景与现实条件却有明显差异。在地域范围上,河北干部下乡囊括一省,邹平乡治实验仅限于一县;在经济状况上,河北干部下乡的去向是省委特意筛选出来的5010个“差村”,进行乡治实验的邹平距省会济南不足百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当时属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施政路径上,河北干部下乡更多依靠的仍然是行政权力,而邹平乡治实验更多仰赖的是伦理、教化和乡绅自治的力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无语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蓝书xiao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