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拂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蓝书xiao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于孝天却振振有词,说要是让朕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管,那么要你们这些内阁大臣还有其它那些官员甚?

既然朕已经把权力交给了你们,你们就在职权范围之内给朕办事就是了,谁干得好谁干的不好,朕也不瞎,可以看得到,朕要做的事情,是你们不懂的东西,同样也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你们休要唧唧歪歪的乱说。

为此一些人在坊间暗地里腹诽,说当今圣上这么下去,可是有当年大明的天启皇帝的遗风,当年天启皇帝就沉湎在捯饬木工,漆工以及各种奇技淫巧的事务之中,荒废朝政,以至于导致天下大乱,当今圣上如此下去,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事。

第一百四十二章中兴之世

听到了这些传言之后,于孝天一笑置之,该干什么还继续干什么,为此一些大臣开始动了心思,觉得当今圣上现如今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锐意进取的圣上了,于是便开始懈怠下来,甚至于开始在下面做起了小动,试探着干一些中饱私囊或者结党营私之事。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事情似乎没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一些大臣官员,刚刚懈怠下来,或者是干出了一些小动,马上便被都察院逮住了马脚,立即奏明于孝天,很快将其逮了起来,送交了刑部审问之后,移交了大理寺速判速决,又一次抓杀了一批贪官污吏。

这一下很多大臣意识到现在的这个圣上,表面上看似乎是不怎么过问朝政,但是实际上心里面却亮堂着呢!想要在他手下做小动,恐怕当今圣上眼里面揉不得沙子,所以很快就把这种歪风给压制了下去。

承天六年,东征倭国之战基本上宣告结束,于孝天下旨将原来的倭国改为东海省,并且下旨招募移民,移居东海省。

这时候大中国内已经开始呈现出了初步的国泰民安的状况,各种惠民新政的推行,让老百姓们获取到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所以各种零星的骚乱,也逐渐的烟消云散。

随着前期对于河道的巨量投入修缮工程的结束,原来各地河流泛滥区重新恢复平静,大量泛滥区的农田开始得以复耕,加之配套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北方产粮区的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到了平稳提升阶段。

随着连续几年的复耕面积扩大以及各种良种推广种植,使得北方虽然继续在受到小冰川气候的影响的情况下,但是粮食产量却年年都在稳步提升,而且随着各种高产物比如良种稻子、旱稻以及选育出来的良种小麦还有红薯、米、土豆等农物的推广种植,使得整个北方的粮食产量年年都在用一种翻跟头的速度,得到大幅的提升。

而北方农业的逐步恢复,也使得北方对于南方粮食的需求量开始大幅度的减少,这也就大大减轻了南粮北运的压力。

加之于孝天登基称帝之后,竭力推行鼓励工商业发展的各种措施,使得北方经济也在迅速的恢复并且大步提升,这也使得大中朝的财政收入年年都在翻着跟头的提高。

这还是于孝天始终在坚持较低税赋结构的基础上所获取的结果,采取轻赋养农,轻赋养商等措施,多年未增加税赋收取比例和额度,并且要求这样的轻赋政策,一直推行下去。

老百姓们从中获取到了大量的实惠,以前他们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当然手头不可能有多少闲钱。

但是随着于孝天推行轻赋养农的政策,使得农民们渐渐的开始通过种田,可以得到少量的积蓄,虽然他们还是很穷,但是手头却多多少少的有了一点闲钱,人手中有了闲钱,肯定会大方一点点,对于各种日用品的需求也就随之提高一些,积少成多之下,也带动了小手工业者的发展。

社会分工到了这个时候,开始变得比以前更细化一些,原来农民的那种几乎完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社会消费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而虽然明朝期间,表面上明朝重农轻商,但是所谓的重农不过是不断的压榨农民,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财富罢了。

而轻商看来表面上是对商业很有好处,不收取商业税,但是实际上却只是便宜了一些和官府官员勾结的大商贾,真正对于普通的商人来说,官府经常性的强行采购,要么不结账,要么给的价格极低,使得商户或者小手工坊经常性的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倾家荡产,最终只能走上破产,流落街头成为乞丐的道路。

但是随着大中朝建立之后,吏治清明,严查严办各种官商勾结,或者是强行对商户进行加派的事情,表面上大中朝增加了对商人的收税,似乎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但是实际上对于很多商人来说,他们免去了被官府敲诈勒索的重担之后,却大幅度的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另外随着大中朝推出统一的货币政策,发行了统一的货币,把金融市场给控制了起来,大大方便了商业流通领域交易的过程,也推动了商业化的发展。

还有就是大中朝不断的进行各种基础建设投入,官方采购数量逐年增加,于孝天在很多工程或者官方采购方面,推行了公开招标制度,取消以前的暗箱操,把官方采购放在明面上,让商人们竞争。

这就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官商勾结暗中弊的手段,使得一些有技术有能力的商人,不再需要去贿赂官员,通过正常的竞争获取到官方订货,而且中标之后会和官方签订和约,也就是合同,官方被严令必须按照合同进行结算,不得拖欠或者是拒不结算。

这样大批的官方订货,也大大推动了工商业化的发展,致富了很大一批商人。

但是中国人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有钱之后,不知道该怎么理财,他们最喜欢也最习惯的办法,就是购买土地,好像土地是他们最放心的理财方式。

而大中朝的大陆上,现在因为土地税赋结构的变化,从根本上遏制了这种土地兼并的**,买的土地越多,就要交税越高,以至于买的地多了,反倒非但不能赚钱,还要年年赔钱。

这就让很多有了钱的人,不知道赚了钱之后,该把钱投到哪儿去,只能在家挖地窖把钱藏起来。

这将会造成大量的货币最终沉淀在社会之中,对于经济发展将会构成相当不良的影响。

在这方面户部方面和国有银行方面,也颇为头疼,于是于孝天指点他们,推出利息存款和放贷业务。

其实放贷业务,在很早很早以前,钱庄或者钱铺就在做,但是这个时代私人钱庄的贷款业务,还有地主们私下里的借贷利率非常之高,一个月的利率最高的可以达到三成甚至五成,并且很多地主通过这种贷款的手段,来控制和剥削那些小户农民,从他们手中榨取更多的财富。

这样也导致了很多迫不得已从他们手中借贷的小农小户或者小手工业者,最终因为还不起利息,而走上了破产的道路,不得不把他们的土地或者是房屋抵给借钱给他们的那些地主或者钱庄。

在大明时期,这种情况十分严重,在最为富庶的南方等地,许多农户或者桑蚕养殖的农户,就因为这样的情况,而最终破产流离失所成为乞丐。

现在于孝天在承天五年,随着新货币政策逐步落实,统一的货币,已经全面获得了民众的认可并且开始取代了旧式的货币,成为了唯一的货币之后,下旨从原来的大中国有银行之中,分出了两个分支机构,一个专司负责经营对农民的小额贷款,另外一个则主要负责针对工商业的较大额度的贷款。

同时准予他们吸收存款,但是存款利率较低,贷款的利率也较低,使得老百姓从这两个分支机构贷款,免去了被那些地主或者私人钱庄的重利盘剥。

本身大中国有银行的信用现在已经建立了起来,放眼那些私人的钱庄怎么都不可能在规模和信用上和大中国有银行相媲美。

虽然国有银行吸纳存款利率不高,但是却相对比把钱放在私人钱庄之中稳妥万倍,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愿意把富裕的闲钱,放在国有银行之中,吃一点利息的。

另外通过户部,颁布了一套规范私人钱庄的制度,限定了私人钱庄和私人借贷,规定了不得超出的最高利息额度,以及收储的利息额度,准予他们吸纳存款的时候,可以比国有银行高一些,但是也不能高的太多,同时放贷的时候,利息也必须被限定在一定比例。

随着国有银行贷款的业务开始拓展之后,低廉的贷款利率立即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到国有银行借贷。

这么一来原来靠着放高利贷过活的那些地主劣绅还有一些钱庄,就失去了业务,没人找他们贷款了,他们的钱就放不出去,放不出去还要给把钱放在他们手里面的人出高额的利息,他们就成了纯赔钱的买卖了,赔钱买卖谁都不干,所以他们只能迫不得已关停他们的业务。

这也导致了大批私人的借贷逐步的被逐出了市场,倒闭了一大批小型的私人钱庄,表面上看来是一个坏事,但是却实际上使得大中朝廷掌控了整个金融市场,规范了金融市场,同时也避免了小型的私人钱庄出现风险,导致民间闹事。

这也就把不少闲散的资金收到了国有银行之中,可以让大中朝廷有能力调度更多的资金,集中力量办一些大事,投资建立更多的国有工厂。

(有兄弟可能发现前两章内容重复了,我解释一下,问题出在了‘历史谜案’这一章上,里面内容牵扯到了某些人不喜欢看的内容,所以刚刚更新就遭到了大量的投诉,以至于可能导致本书被封,所以无奈之下,只能将这一章内容大量删减,将后一章内容顶上,这才导致了这两章内容大量重叠,并不是我想要骗字数骗钱,而是某些内容得罪了某些哈、日的家伙,只能做出妥协!在此对大家说一声对不起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殖民之路

当然这还不够,还是有很多有钱人的闲钱没地方放,于孝天便又推出了一个新政,那就是准许这些有钱人,到现在他们已经占领的一些殖民地购买土地,而且在殖民地之中,对于土地的税收政策,完全区别于本土国内的税收政策。

在殖民地之中购买大量土地的话,税赋额度稳定在一个比例之中,税赋比之国内算是很低,而且不采用阶梯式的收税办法,这就使得有钱人可以购置更多的土地,并且利用这些土地来获取更高的利益。

这个政策一经推出,立即获得了不少有钱人的欢迎,他们正愁没地方把闲钱投出去,现在朝廷开了这么一个口子,正好满足了中国人对于土地占有的**。

虽然很多人对于在殖民地购买土地,有点不太放心,但是大中朝的国家信誉现在已经经过检验,这世上总是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于是一些有钱人便跑到了刚刚被占领的吕宋,试探性的在那边购买土地,并且顺便购买了一些被俘的奴隶,为他们进行耕种土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大明海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小蓝书只为原作者寒风拂剑的小说《大明海寇》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风拂剑并收藏《大明海寇》最新章节。
将军的小公主
将军的小公主

宴国皇家子嗣单薄,皇帝膝下目前只有一位长公主赵安玥。赵安玥受尽宠爱,顺风顺水的长到十五岁,正值及笄前后,大宴和大祁迎来战事,大宴连连败退,无奈投降。最终割三城,并忍痛将唯一的公主嫁给大祁将军顾淮景。*成婚当日,顾淮景回到洞房中,看到的就是一地狼藉。小公主身穿红嫁衣,站在洞房中,抬起下巴,朝他哼了一声“这个房间以后就是我的了,这里不欢迎你。”他笑了笑。*又横又怂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明知会死还是要作死的小

插柳成荫 连载 90万字

黜龙
黜龙

此方天地有龙。龙形百态,不一而足,或游于江海,或翔于高山,或藏于九幽,或腾于云间。一旦奋起,便可吞风降雪,引江划河,落雷喷火,分山避海。此处人间也有龙。人中之龙,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时机发,便可翻云覆雨,决势分野,定鼎问道,证位成龙。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就决定改行,去黜落群龙。所谓行尽天下路,使天地处处通,黜

榴弹怕水 连载 497万字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关于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顾川,你要造反吗!”“陛下,臣冤枉啊!”“那为何玄月军统领、白莲教圣女、影衣密卫、珈蓝女王、道宗行走……都在你这里!”顾川发誓,一开始他只想躺平。可躺着躺着,身边跟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没办法,他只好提枪上马,安定天下!武凰元年,女帝登基。金銮殿上,女帝质问:“顾川,你这是要以下犯上吗!”“陛下,臣不敢!”“你敢!”

一只小冻离 连载 118万字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这是一个内测玩家带着角色数据乱入现实东汉末年的故事。开局中平五年大乱中的并州,这一年董卓还未进京,丁原还在路上,吕布尚未崛起,貂蝉正待长成。首先第一步,走吕布的路,让吕布无路可走。

剑从天降 连载 210万字

回到过去做财阀
回到过去做财阀

这是一个大洗牌的时代,旧霸主已经退位,新霸主尚未上位!这是一个回到过去,在这个大洗牌的时代,最终成为当世第一财阀的故事。国家拥有财阀?分明是财阀拥有国家好吧!本书又名《回到二战财阀立国传》,《南洋财阀立国传》,《开局欧洲,立国南洋》,《开局财阀,截胡小日子》……————书友群:739209015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小鱼的命运 连载 537万字

葬明
葬明

崇祯年间,外虏犯边,天灾人祸纷至沓来,命如草芥饿殍盈野,末日即至大厦将颓,无数炎黄子孙的生死福祸似乎...

寒风拂剑 历史 连载

四合院:路人甲的逆袭
四合院:路人甲的逆袭

《四合院:路人甲的逆袭》本书有空间无系统,猪脚无飞天遁地逆天之力,单凭自身实力开局横挑养老集团,搅风搅雨让四合院自此换天,从此之后四合院乱不乱猪脚说了算!禽兽为羊,我为牧羊人,禽兽专供我薅羊毛,掰直......

寒风拂剑 言情 连载

盗宋
盗宋

南宋末年,外敌犯边,权臣当道。值此内忧外患之际,小吏之子破门从戎,上结宗室,佐偏支登皇位。下起义军,抗异族除权奸。数载之后,乾坤初定,一代名臣功成名就。国之大权,是盗是取,一切都横在他的眼前……

寒风拂剑 其他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小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3-11-15 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