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学城

新书 七月新番 加书签

小蓝书【xiaolanshu.cc】第一时间更新《新书》最新章节。

常安城南郊七里,有一大片庄严的建筑,太学便坐落于此。

太学在周时被称之为辟雍,与明堂、灵台三位一体,并称“三雍”,乃是周政核心,毕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前汉时,很早就有儒生提议重建,但汉武帝忙着开疆拓土,同时大修宫殿苑囿满足自己享乐,对周政也无感,没有理会这些声音。

一直到汉元帝时,开始加大力度起用儒士,重修三雍之事被刘向等人重提。但周代古制早已湮灭而不可查,孔子本人估计都没弄明白,今文经的老博士们又有门派之争,就这样辩了好几十年,对三雍究竟要怎么个建法,依然没有统一意见。

“最后,还是国师公看不下去了……”

这几日不管走到哪都有人提与他同名的“国师公”,刘秀有些烦这老家伙了。

“你也配叫刘秀?”实在是太伤人了。

但刘秀面上却未露出不满,依然听带他们熟悉太学的“主事”说话——此人正是国师的弟子,名叫郑兴,字子赣。

“吾师刘颍叔当时是太中大夫,他写了一篇《移让太常博士书》,痛斥今文博士故步自封,保残守缺,妒真道,失圣意,陷入了文吏之议。“

从那时候起,刘歆便扛起了古文经的大旗,跟已经腐朽积弊的今文经唱对台戏。汉哀帝崩,王莽复出主政后,开始全面采纳刘歆意见。

不但将古文经列入官学,还资助刘歆,让他在《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周官经》这五本收集自民间、秘府的古文经中,三下五除二,就找到了三雍的出处!

至于真假,就仁者见仁了。

既然有了葫芦,画瓢便容易得多。

郑兴道:“是年八月庚子日,当时还是宰衡的今上便捧着策书抵达此地,脱下宽衣博带,亲自下地铲土搬砖。此事立马传得京师家喻户晓,到了第二天,也就是辛丑日,从京师和三辅慕名而来十万人!”

“其中有诸生,也有庶民,甚至是商贾赘婿,为今上之举感动,全都自发跑来相助。在今上与将作大匠带领下,不过二十天,三雍便已完工!”

真是一个奇迹啊,那个道德沦丧的年代,人们期盼的就是奇迹。

郑行是发自内心相信这一切的:“古时候周公奉成王,据上公之尊,也花了整整七年才制定周礼。周礼堕废而没人能够复兴,连孔子也碰了壁,今上却只花了四年便完成制礼作乐,功德烂然。又用短短两旬,废弃了上千年的明堂、辟雍、灵台,便重新屹立于斯!”

“诸君,如此功业圣德,自唐、虞发举,成周造业,诚无以加。”

郑兴说得激动,毕竟他们从小学经,便将复周政视为使命,现在真有人实现了此事,把象征周代礼仪伦理的三雍肇造而成,王莽不是圣人,谁是?

汉家天下不禅给这样的圣人,说得过去么?

来自南阳的太学生们也纷纷颔首,唯独刘秀听着心里不是滋味。他也学儒,但身上还有汉高皇帝的血脉,对故国岂能没有哀思之情。

每年例行的教育结束后,郑兴让新生自己熟悉太学。

太学一共有五个区域,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曰辟雍。辟雍最大,修筑在水畔,墙形如壁环。

正北方是能容纳一万人的太学生舍,或许是王莽年轻时求学艰辛,当了皇帝后,便十分关切太学师生的生活起居。

在太学中设立市场方便他们生活,又设常满仓供应粮食,叫学生们勿要饿着。建筑不管远近,都有长廊相连,上设屋檐,让学生们雨不涂足,暑不暴首。

来自州郡太学生们虽然大多不是穷人,但郡官学相对简陋,进入制度完备的太学后都十分满意,听着郑兴对新政的赞誉,更是感动莫名。

毕竟太学生,确实是王莽改制中的最大受益人,读书人头一次被捧到了最高处。

刘秀倒是清楚自己来太学做什么,先是到了南边的成均馆,他有位同乡兼好友,名唤朱祐,字仲先,早几年入学,如今留在太学做“侍讲”。

刘秀来到成均讲堂外时,朱祐正在给一群太学生上课,他瞧见门外日角大嘴的青年,一眼就认出是刘秀。朱祐年少时常去舂陵刘家,与他们两兄弟太熟了。

“文叔,快进来。”

朱祐也不管规矩,笑着招手让刘秀入内,让他坐在离自己最近的位置上,惹得太学生们纷纷侧目。

而讲到一半,朱祐令众人自行诵读方才教的课,他则坐到了刘秀身边,十分高兴地说道:“文叔啊文叔,前几年伯升与我同来太学时约你一起,你却不肯,如今你是新晋弟子,而我却已是侍讲,还不叫声夫子来听听?”

刘秀笑道:“若仲先肯收我,师事于你又有何不可?”

朱祐忙摆手道:“方才只是玩笑,这太学之中,设了三十位博士。博士之下,又有主事八人、高弟八人、侍讲八人。非博士不可私自收徒,我区区一个小侍讲,只偶尔代师长来授业,可没资格教你。”

太学也是等级分明,方才当着新生的面,给王莽大唱赞歌的郑兴是主事,昨天逼着刘秀更名的是高弟,都比朱祐高。

朱祐又表示,他能给刘秀介绍师长。自从王莽上台,太学扩招开始,累计已有一万八百人在此游学,竞争越来越剧烈,往往得走关系才能拜入师门。

“太学有六经、分为二十门家学,不知文叔想学哪一种?”

刘秀来时就想好了,毫不犹豫:“我想学《尚书》!”

朱祐道:“莫非是因为当年伯升来长安,学的就是尚书?”

确实有这原因,刘縯虽然在五六年前就混了个太学生名额,心思却全在结交豪杰上,花重金求人抄来的尚书也扔在家里,倒是刘秀监督奴婢干农活时无聊,翻过几遍。

他来太学,也不单纯是为了学经,亦有见世面、知朝政、广交游的目的,选一个自己有基础的经术,能省很多精力。

除此之外,刘秀还觉得,学尚书,能明仁君治民之道,明贤臣事君之理,在兄长一心想做大事的前提下,学了或能有裨益。

“欲学古文?今文?”

朱祐道:“古文尚书乃是今朝显学,由国师公之徒作为博士,年终射策时多有中者。”

“吾不好古文。”

刘秀摇头,他现在对国师公刘歆师徒是绕着走,哪还愿意去凑热闹。

朱祐又道:“今文有《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三家,文叔且挑一个。”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不可以离婚》《我是虫》《一个俗人的诸天影视之旅》【翠微居】《鉴罪者2》《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仙子,请听我解释》【退婚流小说】【全本久久】《社恐对恋爱没有兴趣

天才一秒记住【小蓝书】地址:xiaolanshu.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新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小蓝书只为原作者七月新番的小说《新书》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月新番并收藏《新书》最新章节。
最强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最强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李显穿越古代,成为一名假太监,在皇位争夺中初露锋芒,便被当朝太子妃相中……

酱爆鱿鱼 连载 260万字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凤凰北斗 连载 138万字

太子妃养成手册
太子妃养成手册

晋江vip2017-10-27完结总书评数155当前被收藏数1453傅采蘩家遇不幸,被淑妃娘娘接入宫中。本想好好养大,给一岁的小儿子做媳妇,哪料到长大后却被大儿子给截了胡。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太子哥哥欺负我。当日,太子被揍。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公主姐姐抢走了我的漂亮裙子。当日,公主被揍。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先生布置的功课好难。赵恪嗯,那三哥哥帮你写。没有什么是三哥哥搞不定的,除了一个太子之位。直到有一天

柳绪琬 连载 32万字

抗战之火线精英
抗战之火线精英

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分享书籍抗战之火线精英作者:九耳猫

九耳猫 连载 469万字

重生西班牙
重生西班牙

法国大革命开启了欧洲新时代,半岛硝烟的西班牙该如何走出不一样的未来?

二氧硅 连载 35万字

战国明月
战国明月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光阴回转,小公务员重生战国,为赵公子长安君。身为太后宠儿,他本可钟鸣鼎食,搞搞小发明,与诸子百家谈笑风生,管他七雄纷争,合纵...

七月新番 历史 连载

汉阙
汉阙

关于汉阙:蓦然回首千年,汉家宫阙依旧!时值汉昭帝元凤三年,朝中权臣当道,外有匈奴未灭,丝路不绝如缕……卫霍虽没,但汉家儿郎的开拓精神,却永不止息,新的英雄,正呼之欲出!敦煌戈壁,名为悬泉置的驿站里,微末小吏任弘投笔怒喝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傅介子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书友群:567351610.

七月新番 历史 连载

春秋我为王
春秋我为王

重生春秋,成为卿族庶子,被赶到马厩与牛马为伴,谁知霸业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晋算什么?且看我赵氏代晋!老子乘牛西行,仲尼意气风发,吴越相争美人离殇。渭水之畔,曲裾深衣的伊人吟诵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右手长剑,左手诗书,用不一样的思维统一天下,迈步落日余晖的成周,鼎之轻重,我能问否?这是我的华夏,我的《春秋》---我为王!本书群号:370609612

七月新番 历史 连载

秦吏
秦吏

战国之末,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贵为公子。他却重生成秦国小卒黑夫,云梦秦简中的小人物。为免死于沟壑,为掌握自己命运,他奋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六王毕,四海一!千年血统,敌不过军功授爵。六国豪贵,皆被秦吏踩在脚下。黑夫只想笑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取百越,北却匈奴,氐羌西遁,楼船东渡。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在他参与下,历史有何改变?秦始皇固有一

七月新番 历史 连载

匡扶汉室
匡扶汉室

建安十三年,当阳长坂坡,刘备集团的至暗时刻,曹军大胜,刘备惨败,弃妻子而走。然而被遗落在此的孩子,不止阿斗一个。穿越客二世为人,成为张飞次子张绍,不想竟被囚曹营。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赤壁大战在即,张绍决定奋发智勇,令自己和季汉的未来,幽而复明!PS:本书别名《七月版三国》《家父张益德》《绍汉》。书友群:903794386。

七月新番 历史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小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10-17 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