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第1/2页)
4月30日,所里放了三天假。
原因无他,让学员们到各自的导师家认门,毕竟,以后的创作要指望老师的指导了。
方言回了趟家,便马不停蹄地直奔《燕京文艺》编辑部,把《芙蓉镇》和《听风》交给王蒙、周雁茹他们,两篇稿子被来回地传阅。
“岩子的《听风》就不多说了,先前大家也都评价过了,说说《芙蓉镇》吧。”
王朦环顾四周,拍了手。
“用反思文学的理念,重新赋予乡土新的意义,简直是乡土文学一个全新的突破。”
“把政zhi风云融入风俗民情,用人物命运表现历史变迁,结合得相当自然。”
“这个古桦是湘南人吧?怪不得,隐隐约约透着一股沈老文章才有的湘西味道。”
“………”
看着众人的高度评价,王朦作为古桦的指导老师,脸上觉得很有面子,笑吟吟道:
“这篇稿子就算投给《人民文学》,也一定能发表,但偏偏被我们《燕京文艺》抢到。
这个首功,非岩子莫属,多亏他先下手为强,竟然能第一时间想到找讲习所的学员约稿,从中发掘出古桦和这篇《芙蓉镇》!”
“啪。”
“啪啪啪啪。”
众人纷纷朝方言鼓掌,掌声交织着笑声。
“嘿嘿,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
方言建议说,趁着现在其他期刊还没有意识到讲习所学员的价值,《燕京文艺》索性多搞几期反思文学的专题,向有意的学员来一個集体约稿,正好他们的作品有发表的需求。
你情我愿,简直双赢。
甚至还可以发展谍战小说专题,自从《暗战》明确会在《收获》发表,“谍战”概念就在讲习所里风靡了起来,不少学员纷纷跟风。
“岩子的这些建议,值得考虑!”
周雁茹等人赞不绝口。
商量以后决定,到时候让小说组去一趟讲习所,抢先把学员笼络到燕京文艺。
“岩子这趟讲习所没白去。”
王朦不得不感慨:“才一个月吧,不仅创作水平一日千里,编辑的能力也是进步神速。”
李悦笑着夸奖道:“可不是嘛,岩子简直就是我们《燕京文艺》的千里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我是千里驹,那也多亏了各位伯乐老师,当然,最大的伯乐……”
方言半开玩笑道:“还得是小王老师。”
“这还差不多。”
王洁双手叉腰,翘起下巴。
“哈哈哈,没错,小王是岩子的伯乐!”
一顿商业互吹,吹到王朦等人的心坎上。
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下,最终拍板,把《芙蓉镇》放在7月那期,作为反思文学的头版,而把《听风》放在9月的,试着围绕谍战题材组稿,毕竟山珍海味再好,也经不住天天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绿茶女配有什么坏心思呢》《我的法宝能无限升级》《大明:嘉靖修仙啦》《天命之上》《和无数个我互相帮助》《被迫成为站姐后[娱乐圈]》《灵能者不死于枪火》【大蓝书】《两界:我早晚成仙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小蓝书只为原作者南柯一凉的小说《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柯一凉并收藏《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