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路自然还有相好,但本官不建议你们,从这头入手。”
“您是担心,打草惊蛇”陈恪沉声道。
“聪明”陈通判点下头道:“你们定然听过,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这句话,一旦被察觉到,他们有的是办法,整的你们死去活来。”
“大人的言外之意,”陈恪不以为意道:“是不是也认同,此中有蹊跷呢”
“是有些不合常理啊”陈通判字斟句酌道:“朝廷贡品名单,本就常有变化,黄娇列进去不足为怪。但是这种初次进贡的情况,往往起先量都不大,之后视情况逐年往上加,没有像这样一下子要这么多的,这是要人命啊”其实他还知道,贡品里的一些潜规则,但怕陈恪回去乱说,因此没有一语道尽。
“那,您的意思是”但这已经足够了,陈恪不再纠缠前因,只关心后果。
“我费些功夫,请京里的同年问问吧。”
陈通判缓缓道:“说起来,恰好有一好友在户部虽然是中书省的户部,没什么权力,但恰好各地进贡土产一项,正归他们管。”
“太好了”这下连李简都振奋了,在他看来,京城的官,自然是管着益州路的。
“这件事,想来没那么容易吧。”
陈恪却没那么乐观道:“大人有什么需要,尽管提。”
“对对,我们带钱来了。”
李简赶紧从怀里,摸出厚厚一摞交钞:“大人打点人情用吧。”
陈通判看一眼那摞交钞,不动声色道:“你们还得给我另一样物事。”
“何物”
“证据,”陈通判叹口气:“没钱我也可以帮你们,但没有证据,我只能帮着打听一下,别的忙就帮不上了。”
李简看看陈恪,陈恪吐出一口闷气道:“我们之所以会起疑,就是因为县里死活不给文书。怕是不到最后一刻,一张纸也拿不到手。”
“那就先帮你们问问。”
陈通判语重心长道:“但是三郎我提醒你,你不是官、是民。自古民不与官斗,是因为两者之间太悬殊,你千万不要妄为。搜集好了证据,交给本官,我自会转送到那些御史手里。”
“多谢大人警醒。”
陈恪重重点头道:“小民铭记在心。”
“你也要从这次的遭遇中吸取教训。”
陈通判又深深看这早熟的少年一眼:“如果你家有个做官的,别人是不敢这样对付你的。记住,在这大宋朝,只有两种人,那就是官和民”说着意味深长道:“官家也是官,富民也是民,日后的路该怎么走,你这么聪敏的孩子,不用多说了吧。”
“谨受教”陈恪深深揖,心中不禁有些感动。对自己这样一个不相干的少年,陈通判原本没必要废话,但他还是指出了自己的误区这年代的官员,毕竟还是有人性的。
回去的路上,陈恪变得沉默了。陈通判的话与最近的遭遇交织在一起,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想要过上快意的生活,真的只是拥有财富那么简单么还得有能力守住财富。
王在法下之前,这种能力只能来自于权力。对于平民来说,就是当官。
虽然之前就听陈希亮背过真宗皇帝的广告歌,但此刻那励学篇的声音,才真切的在他心中回响: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感谢生在大宋朝吧,要是生在只看门第的两汉南北朝,甚至科举草创的隋唐年代,自家这样的标准寒门,是永无出头之日,亦永无宁日的。
-----------------------------分割---------------------
恢复健康了,今天正常更新,下一更12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