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蓝书】地址:xiaolanshu.cc

d哭声渐渐收起,只是仍然难抑抽噎之声,断断续续将竹林中事讲述一遍,然后才对沈哲子深施一礼道:“心虽有感,口拙难言,今日闻郎君佳,更觉愧为人子。明日之后我便返家,奉养老母,绝不远游”

堂中众人听这年轻人讲述之事,再回味刚才那首诗,登时便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继而神色也渐渐变得沉重起来。那翟庄于席上慨然道:“诗经有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之恩,譬如苍穹无垠。沈家郎君此诗,虽无砌词,情出肺腑,回韵甘长,已得诗之古韵真髓。我等今日与闻,或得沾惠,千载之后于此诗畔得列一二闲名。”

听到翟庄评价此诗之优可传千古,众人虽是惊奇,但细思之下也不觉得有何夸张,孝为德之本,此诗深刻隽永,可想而知日后言孝者必言此诗,于是便纷纷点头附和。

第145章0145何陋之有

沈哲子所记得的千古名篇极多,这首游子吟朴实情挚,但却并不足以彰显才气纵横,也并不能迎合时下人的审美意趣,但最大的优势是大义所在,价值观绝对正确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而且时下南北流离失所之家何其多,远游之子难奉双亲,有感于此,难免意伤。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首诗也会如“生当做人杰”一般,快速传颂天下,而且因其立意高大正确,并没有挑动南北不睦的隐患。

若单纯想要彰显文采,应景之,刘禹锡的陋室铭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权衡再三,沈哲子还是放弃了。因为陋室铭终句,孔子云:何陋之有细究之下,其实是有毛病的。

此句出处为论语: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本身没有毛病,还吹捧一下这些居于陋园中的隐士。问题出在九夷,先秦之时,吴越地区便属蛮夷之地。君子居之,才会何陋之有沈哲子要用此典,就要回答那些诘难发问者,时下德行可比孔子的君子是谁怎么回答,都是一个错。

文抄要用心,留下这种口实被人攻讦,不如不抄。诸多典故一一权衡,诸多忌讳都要考虑,简直比原创还要累。所以沈哲子就算迫不得已文抄,也尽量抄一些用典较少的品。

而且文抄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从在竹林中动念,他便已经开始思忖一整套的计划,抄一首游子吟,只是为一个事件的引子,主要还是为了把这年轻人给引出来。一旦决定用这套方案,哪怕这个年轻人不在厅内,都要让人将之请来讲述一番。

但是沈哲子虽然已有计划,可是这年轻人自我介绍其身份,还是超出了他的意料,让接下来的计划有了一点变数。因为这年轻人看似贫寒,家世却不弱,乃是座中张季康远支族人,同为吴郡张氏,名为张瑾,字子。

虽然时下各大家族根深叶茂,难免有些越来越疏远的族人沦为贫寒卑流。不要说吴郡张氏,就连吴兴沈氏江东豪首,也不乏穷亲戚。比如早先分宗出去的族人们,东宗肯定不会再予扶植资助,一两代之后,已是形同陌路了。

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如今众目睽睽之下,自家穷亲戚被拎出来受众人围观,面子上总不好看。于是张季康便有几分尴尬,于席上坐立不安,先前众人对此诗交口称赞,他亦一言不发。

但其实他心里也委屈,因为他本就没有处理杂务之心,连园墅都疏于管理,又哪里会知道园里进了一个穷亲戚。若一早知道,最起码给这年轻人两身新衣服,面子上也能过得去。

但席上自有一个不理旁人感受的老者丁委,正笑眯眯听众人各自对这首诗做出点评,视线一转便发现神色有些不自然的张季康,便笑语道:“季康,我等皆知你意趣清简,不理俗事,绝非刻意苛待族亲,切勿因此自疑。余者都已评过此诗,不知你又有何看法”

理是这么个理,但当众如此直白讲出来,张季康更有无地自容之感。若非这老者实在开罪不得,他简直就要翻脸了。略加沉吟后,便随口说道:“疏于词简,流于滥情,惟意挚可取。不过沈家郎君尚年浅,有此一,也是难得。”

听到他这评价,堂上众人脸色便不禁一变,他们方才对这首诗可都是极为推崇的。

尤其那个庐山隐士翟庄,更将此诗推为传世佳,他并不识沈哲子,其家与丹阳纪氏和吴兴沈氏都无瓜葛,这种评价纯是出自公允点评。在他看来,张季康这评价未免过于贬低,失于偏颇,只是眼下为客此地,不便面驳,心内却感觉张氏盛名于外,其家子弟处事已经不及祖辈豁达。

张季康此刻另有所思,倒不觉气氛已有变化,只是以麈尾一点堂下那年轻人张瑾,语带不悦道:“既然孤母在堂,为何要离乡远游我家于吴郡自有家学,子弟进学者皆有米帛供养,何必要恋栈京畿繁华不去”

那张瑾受此斥责,脸色更加惨淡,却不敢张口自辩。张家虽有家学,但名额不过二三十,一些近支和当势的族人便瓜分完毕,怎么可能轮到他这种疏远已久的族人。正是因为进不去家学,他才远赴建康来此旁听,又怎么是因京畿繁华而恋栈不去

他性格本就有多愁善感一面,此刻不敢自辩,很快眼眶中便又蓄起泪水。

沈哲子听到这话眉头不禁一皱,看这张瑾如此清贫,求学艰难,他确实没想到此人竟是吴郡张氏子弟,因而这件事他确实难辞其咎,并不反感张季康贬低诗。但听到张季康直接质疑张瑾的求学之心,这便有些无法接受了

京畿繁华,跟这杂草丛生的隐园有半毛钱关系这已经算是比较刻薄的污蔑,尤其以张季康享誉吴中的清名,被之冠以此名,甚至有可能断送这个年轻人的前程

沈哲子拉出这个张瑾来,诚然也是利用为搭桥,但也不乏想帮一帮这年轻人的打算。没成想自己一时疏忽,加上这张季康远不似外间传颂的那般豁达,反而成了害这个年轻人。

略加沉吟后,沈哲子走到张瑾面前,微笑着鼓励他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夫子之言,正为张兄之教。张兄虽不能敬奉高堂,但远游为求学明理,闻翟公释礼,心有感而泣,此之谓明理见性,此行不虚既有所得,昂然归乡,虽无冠冕,神气自华,但处分内,何惧言非”

听到沈哲子这铿锵之语,张瑾眼眸渐渐明亮起来,不再晦暗不明。

“此语激昂,正是吴中少年朝气”

丁委于席上拍案赞叹,若说此前挤兑张季康乃是无心之失,那么现在则就是刻意为之了。他也觉得张季康在此事上不够淡然,本来一笑置之的小事,何必一定要为难自家求学之心甚笃的小辈。

沈哲子早先那首诗,他心内虽觉得好,但这种游子情距离他这个年纪实在已有些生疏,因此才要征询所有人意见,才好确定是否上等诗品。

他虽然没有诗才,言辞风向却能看得明白,沈哲子这一番话既赞扬了这个年轻人,又将张季康失言之语顶回去,让他看到了沈哲子的才捷与格调,以及少年人该有的锋芒。因此感触之大,还要甚于先前那一首诗。

席上的翟庄也望着张瑾笑语道:“人患德行不修,还要甚于学业不立。孝为德之本,张氏小郎君放心归乡奉养老母,尽孝之后若求学之心仍笃,可往庐山来我家草舍,自有你一席之地。”

这句话已经不吝于在表明愿收张瑾为弟子,翟家久隐庐山,虽无官爵在身,清望却是极高。翟庄之父翟汤,就连皇帝都屡以束帛之礼征召礼聘,乃是江东隐逸名士中的宗师。若能投此门下,绝对是一个莫大殊荣。

翟庄本是性情淡泊之人,本不会不顾忌主人张季康感受而发此语,但这沈家少年却言张瑾闻他释礼而有感,便让他不得不出表态。

听到这话,那张瑾神情更是激动,伏于地上对翟庄行跪拜大礼,泪水已是滚滚而下。待他又转向沈哲子时,沈哲子却忙不迭跳开,由侧面将张瑾搀扶起来,拉着他返回座席。刚刚坐定,便看到厅堂门口有自家仆从打了一个手势,当即便了然,微微颔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沧澜道》【我读屋】【武林文学】《成为雍正妹妹之后》《从长生苟到飞升》《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阿满逃婚记事》《任务又失败了》《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汉祚高门》转载请注明来源:小蓝书xiaolanshu.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汉祚高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小蓝书只为原作者衣冠正伦的小说《汉祚高门》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冠正伦并收藏《汉祚高门》最新章节。
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儒生其实很纯粹,也很可爱!他们以礼为核心,试图让所有人信服他们的“礼”。所以当你能让儒生们信服,那你就是夫子!当你能让夫子们信服,你就是大儒!当你能让大儒们都信服,你就是文宗!这时候你会发现,儒家已经没有对手了,你只能去找百家诸子,让他们也听你的,最终显圣!

鱼龙服 连载 249万字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关于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顾川,你要造反吗!”“陛下,臣冤枉啊!”“那为何玄月军统领、白莲教圣女、影衣密卫、珈蓝女王、道宗行走……都在你这里!”顾川发誓,一开始他只想躺平。可躺着躺着,身边跟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没办法,他只好提枪上马,安定天下!武凰元年,女帝登基。金銮殿上,女帝质问:“顾川,你这是要以下犯上吗!”“陛下,臣不敢!”“你敢!”

一只小冻离 连载 118万字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这是一个内测玩家带着角色数据乱入现实东汉末年的故事。开局中平五年大乱中的并州,这一年董卓还未进京,丁原还在路上,吕布尚未崛起,貂蝉正待长成。首先第一步,走吕布的路,让吕布无路可走。

剑从天降 连载 210万字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凤凰北斗 连载 138万字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天保十年,英雄天子高洋弹奏起了髀骨琵琶,自弹自唱,伴奏曲响起,怪诞,荒唐,恐怖,绝望且痛苦。这一年,住在漳水边上的刘桃子兜住了些鱼,故事便开始了。

历史系之狼 连载 216万字

大唐协律郎
大唐协律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十三年,唐皇东巡泰山、封禅告成,标志着开元之治进入全盛时期。然而随后的开元十四年,朝堂纷争、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恰在此时,一个后世的灵魂来到了这个世界。内兴邦国,外克强敌;大唐协律郎,谱盛世华章;锦绣山河舞未竟,一曲雄歌致太平!

衣冠正伦 历史 连载

北朝帝业
北朝帝业

南北朝末期,后三国时代。贺六浑称雄河北,宇文泰作霸关西,萧菩萨修佛江东。枭雄意气振奋,百姓血泪几行!邙山烽烟再起,河桥枯骨成堆!大乱之世,分久必合。跨太行,渡长江,六合一统,再造帝业!

衣冠正伦 历史 连载

冠冕唐皇
冠冕唐皇

大唐垂拱四年,李潼来到这个世界。贵介公子人如玉,不幸生在帝王家。女主临朝,武周革命。不为鱼肉,即为...

衣冠正伦 历史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小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3-11-20 18:31:32